移动互联网真的在盈利吗?
发布时间:1345184403 作者:Reton技术部.Zhou自2011年,小米手机成功打开了互联网厂商进军智能手机市场的这扇大门后,中国各大互联网企业纷纷入局,如阿里巴巴与天语合作的阿里云手机,内置了淘宝的所有应用等,这些互联网企业试图借助自己推出的“特色”手机,希望把互联网的优势延伸到移动互联网中,卡位移动互联网入口和分羹智能手机这块蕴藏丰富的市场。
相比十年前的互联网,现在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发展趋势跟十年前的互联网基本上如出一辙,在过去的十年间是互联网进行了爆发式增长的十年,如果移动互联网是沿着互联网的发展轨迹进行,未来的十年也是移动互联网爆发增长的时期。
今年,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4.5亿,超过了去年预期。但易观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环比增长率开始出现了下滑,从去年第四季度的8.6%降至今年一季度的5.1%。此外,在巨大的用户群面前,具有清晰营收模式的产品不多。
然而,经过近一年的市场检验,这些互联网公司的“涉水之路”并不好走。百度请大批IDH海外开会谋求合作、传阿里云与天语合并破裂、360特供机本质也是海尔及阿尔卡特制造而非其自己生产……
这种质疑随着近来国内移动陌生社交应用陌陌获得高达1亿美元估值的B轮融资,而达到了高点。一名投资者认为,在巨头公司阴影下成长,且看不到营收模式的移动互联网公司,都能获得1亿美元估值的话,那说明这个行业离泡沫已经不远。
互联网企业如果想要单凭一种或几种绑定的所谓的特色软件,在竞争初期,借助“新、奇、特”的迥异思路或许会迅速打开局面,如小米最初的成功,但要是在如今中国智能机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手机厂商摆出的价格战、渠道战层出不穷之时,妄图单单“以巧制胜”,只能说是低估了市场的竞争环境。
简单看几个互联网大头在移动互联网不同产品线上的布局,看一下他们之间的竞争格局的情况,腾讯、百度、阿里、盛大等等,他们在智能终端、手机浏览器、操作系统、移动IM、移动商店以及其他方面的布局,智能终端上基本上各家都在做一些自己的争夺,今年百度也推出了自己的E手机,腾讯是跟HTC有合作,阿里巴巴去年跟天宇合作推出云手机,Google也有自己的定制手机,新浪也开始有自己的定制集,包括三大运营商,以及去年刚刚杀入市场的小米,在智能终端领域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
易观分析认为,今年移动互联网的投资热度降温主要来自三大原因。首先大部分应用的商业模式不清晰,用户黏性较差,变现能力不强。有分析认为,移动互联网正上演着2000年如出一辙的泡沫现象。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正是因为找不到盈利模式才出现的坍塌现象。其次,移动互联网环境尚未成熟,用户并没培养出良好的付费习惯,支付体系尚未健全,品牌广告主仍持观望态度,市场仍需培养。最后,大的互联网巨头借助资本优势,强势进入市场,给中小企业造成了威胁,以及渠道营销推广成本的增高。
虽然移动应用的开发刺激了开发者的热情,应用的数量出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基于这样的新产品不断出现,但是我们预测下一阶段会出现一些杀手级的应用,同时由于IOS的策略和安卓策略截然不同的定位,用户分化会呈现更加明显的趋势。
此外,移动互联网的流量通道也存在Web端和APP方向性的分歧,而这种分歧的存在也影响着移动互联广告的表现形式。海豚浏览器CTO 刘铁锋认为,Html 5技术的不断成熟减少了应用开发者的成本,具有跨平台性,而不需要针对某个机型或系统进行调试。
目前也成为移动互联网中比较新的应用,预示着未来云时代的到来。包括酷盘,基于民用的将会非常大的增长。对于移动互联网这样快速变化的市场很难明确的预测未来哪个应用占最主导的地位,还需拭目以待。
但是反观,移动互联网正在上演着10年前PC行业的格局。谁先开始布局,谁先拥有较大的用户,谁就越有后发优势。而对于这点,尽早地尝试在Web端进行开发是较为有利的。(责任编辑:Reton技术部.Zhou) 赞
【在百度搜索更多 移动互联网真的在盈利吗?】